DB21T 2071-2013 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总碳量的测定方法

ID

6920CE40C8FF437BB12F8CCCA5F05474

文件大小(MB)

0.12

页数:

8

文件格式:

doc

日期:

2016-12-9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??????,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,????? DB21,辽宁省地方标准,DB 21/ XXXXX-201X,????? ,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总碳量的测定方法,Determination of total carbon content of magnesium carbon refractories, (本稿完成日期:2011年07月12日) 201X - XX - XX发布,201X - XX - XX实施,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???发布,目??次,前言 II,1 范围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 原理 1,4 试剂和材料 1,5 测量装置及组件 1,6 操作步骤 2,7 结果计算 3,8 允许误差 4,前??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,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,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: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杨孝岐 高山娇 杜鹏 李琦 陈艳丽 杨林 王惟一 王堂玺,本标准由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负责解释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总碳量的测定方法,1 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快速测定碳含量在(2.0-20.0)%的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总碳量的方法,概述了仪器、试样、操作步骤、分析结果的计算与允许差,2 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22589 镁碳砖,GB/T 10325 定型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,YB/T 165 树脂结合镁铝碳砖,GB/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,GB/T 223.69-2008 钢铁和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,3  原理,试样置于瓷舟内,送入1250℃±20℃高温管式炉内完全燃烧,生成二氧化碳,由氧气流带出,经除硫后,引入集气瓶内定容。混合气体导入氢氧化钾吸收液充分吸收。根据吸收前后体积之差,求出二氧化碳体积,计算碳含量,4  试剂和材料,4.1  氧气(纯度>99.5%),4.2  硫酸(ρ=1.84g/mL),4.3  酸性水:1000mL硫酸(1+1000)中加数滴1g/L甲基橙溶液,使溶液呈淡红色,混匀,4.4  KOH溶液(400g/L),4.5  碳酸钙(99.99%),5  测量装置及组件,5.1  氧气瓶:随氧气瓶附有流量计、减压阀和氧气表,减压阀定压在0.2MPa左右,充氧压力在(12-15)MPa,使用前检查各装置是否漏气,5.2  氧气缓冲筒:确保安全,氧气缓冲筒上装有安全阀,5.3  洗气瓶:容量在250mL,洗气瓶中盛高锰酸钾-氢氧化钾洗液,装入量为瓶高的1/3,5.4  干燥塔:上层装碱石棉(20-30)目,下层装无水氯化钙(化学纯),中间隔玻璃棉,底部及顶端也塞以玻璃棉,5.5  转子流量计:流量计量程在(0-400)mL/min,5.6  高温管式炉:附温度自动控制器,最高炉温在1300℃以上,5.7  高温计:精度较高的热电偶测温装置,5.8  瓷舟:长88mm~97mm,使用前应在1000℃高温炉中灼烧1h,冷却后贮于盛有碱石棉及无水氯化钙的未涂油质的干燥器中备用,5.9  瓷管:φ(20-25)mm×600mm。使用前分段灼烧并检查是否漏气,5.10  脱硫管:约φ(10-15)mm×100mm的玻璃管,内装颗粒活性二氧化锰,两端塞有脱脂棉,5.11  量气管:量气管读数部分有两种:30mL的刻度精确到0.05mL,90mL的刻度精确到0.2mL。当碳量<5%时,用30mL量气管的气体体积测量仪;当碳量≥5%时,用90mL量气管的气体体积测量仪。量气管插有温度计,测量气体温度。量气管必须保持清洁,不得附有水滴,5.12  水准瓶:250mL,内装酸性水,5.13  吸收器:125mL,内盛氢氧化钾溶液,5.14  测量装置示意图,图1  测量装置示意图,6  操作步骤,6.1  将炉温升至1250℃±20℃,6.2  将集气瓶通大气,水准瓶置于固定位置,校对集气瓶零点,要补加一定蒸馏水,至集气瓶零点与水准瓶液面保持水平,6.3  检查仪器系统是否漏气,调节并保持仪器和装置在正常的工作状态。若漏气,则分段检查,并密封,特别要检查集气瓶塞至吸收瓶以及活塞等处,6.4  校正测试:,称取99.99%碳酸钙0.5000克,置于瓷舟内,送入1250℃±20℃高温炉恒温处,立即将通气塞塞紧,保稳三至五秒,打开集气瓶活塞,按300mL/min速度(每秒三至五个气泡)通氧,至液面下降至直管零点以下,关闭干燥塔活塞停止通氧,立即拔下通氧活塞,当液面平稳停于零点,关闭集气瓶活塞,将集气活塞通向吸收瓶,升起水准瓶,以每秒二至六个气泡的速度将样品气体通入吸收瓶,至集气瓶全部为水充满。如此反复三次,放下水准瓶,至样品气体全部回至集气瓶。慢慢升起水准瓶,至与吸收瓶原零点相齐,液面稳定后,读取量气管刻度,按公式(1),由读取体积减少mL数,计算CaCO3中碳百分含量,其值在12.0%±0.2%内,为仪器正常状态,可作样分析,若在上述范围之外,须检查,调节各种因素,至校核正常,方可进行样品分析,6.5  样品测定:,将集气瓶废气排放入大气,提举水准瓶至集气瓶为水完全充满,关闭活塞,此时为仪器准备好,称取(0.2-1.0)g试样,准确至0.1mg。按6.4步骤将试样送入瓷管高温处,通氧、集气、调零点;吸收三次,对零稳定后,记录读数V(mL……

……